Skip to main content

【銳視頻】當《論語》遇見《聖經》 第十期《中國美學精神藝術沙龍》隆重舉辦

【新聞速遞】通訊社 肖博 亞利索維耶荷報道

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成員集體照 肖博攝

5月4日,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在橙縣亞利索維耶荷(ALISO VIEJO)周寧攝影博物館舉辦《中國美學精神藝術沙龍》,本次是第10期沙龍講座,主題為“ 當《論語》遇到《聖經》」。 主講嘉賓潘知常教授作為南京大學的教授和中國著名美學家、紅學家,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關於中國文化與西方美學的精彩演講。 活動旨在推廣中西文化交流,建構一個跨文化交流學習和分享的平台。

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主席周寧 肖博攝

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主席周寧表示,我們基金會將潘知常教授的學術講座《中國美學精神-當〈論語〉遇到〈聖經〉》帶到美國,將中國文化放到國際上來進行 研討,有著重要和深遠的意義,為世界打開另一扇文化之窗。 我們基金會的使命就是讓美國人了解中國,讓中國人了解西方,我們致力於成為兩種文化間的橋樑。 今天來參加沙龍活動的來賓有前OCC大學的校長Dennis Harkins 先生,也是我們基金會的創會理事,基金會會員、洛杉磯地區各大高校的教授、博士生、藝術家、企業家以及藝術與美學愛好 者。 為了方便交流,現場準備了中文即時翻譯軟體進行同步翻譯。

南京大學教授及博士導師潘知常 肖博攝

南京大學教授暨博士導師潘知常在訪談中表示,「我向大家分享的題目是《當論語遇見聖經》。我本身是從事美學和文學藝術研究工作的。24年前,我在紐約聖派翠克教堂 (St. Patrick’s Cathedral)思考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國。 文化和中國藝術對世界到底有什麼幫助呢? 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對我們這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對各國關於文學藝術的思考它有什麼推動。 在這次講座中,我希望能夠與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不同意見。

南京大學教授及博士導師潘知常 肖博攝

 

主席周寧與與會嘉賓合照 肖博攝

潘知常教授在會上分享了關於中國文化對於文學藝術和生命價值的思考和見解。 他指出,「隨著西方文化在公元1500年後逐漸佔據主導地位,近代以來,全世界出現了一股新潮流,即宗教、科學和革命這些曾經引領世界的力量似乎逐漸退回到各自的領域。 宗教退回教堂;科學退回課堂;革命退回殿堂。 這種變化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人們的價值標準以及對世界的思考,應該以何為參照。 文學藝術和生命價值的思考將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幫助。 之下,中國的觀點則強調心證,即人對於自我意識的堅定相信,認為世界源於人的內在。

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秘書長 Lisa Li 蕭博攝

在本次講座中,潘知常教授透過分析歷史案例和不同文化理念,強調了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性。 他提到了一些歷史案例,展示了中國文化在過去的影響力和貢獻。 同時,他也比較了不同文化之間的觀念和價值,從而突顯了中國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

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理事Dennis Harkins 博士 蕭博攝

潘知常教授的精彩演講引發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激發了他們的思考和討論。 整個活動氛圍活躍而熱烈,在講座結束後,與會者們紛紛分享自己對文化和美學的看法,並積極參與討論。 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經驗,探討了文化交流、跨文化理解以及藝術與社會的關係等主題。 氣氛活躍而熱烈,充滿了學術的氣息和人文的情感。

與會者發言交流。 肖博攝

根據主辦單位介紹,美國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是由美國的大學校長、教授、藝術家和一些企業家組成,旨在將藝術和文化作為媒介,匯集各界人士,共同探討並相互促進。 讓更多人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還能激發創造力、啟發性思考、促進理解。 這樣的平台不僅為藝術家、學者和企業家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也為對藝術有興趣的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參與的平台。 同時,希望透過這樣的藝術沙龍活動,讓高雅的藝術走進人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藝術品味。

主席周寧帶潘知常教授參觀週寧攝影博物館 肖博攝

南京大學校友獻上花環給潘教授 主辦單位提供

第十期《中國美學精神藝術沙龍》隆重舉辦 肖博攝

第十期《中國美學精神藝術沙龍》隆重舉辦 肖博攝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

Leave a Reply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