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多少人死於狂犬病?
薩克拉門托訊
加州公共衛生部近日呼籲那些認為自己可能接觸過狂犬病毒的居民發出警告,敦促他們在為時已晚之前立即就醫。
上周,弗雷斯諾郡壹名教師被壹只疑似狂犬病的蝙蝠咬傷後死亡,隨後發出了這壹警告。
“蝙蝠咬傷的傷口可能非常小,很難看到或檢測到,”加州公共衛生部主任兼州公共衛生官 Tomás J. Aragón 博士在該女子死後發布的新聞稿中說道。“接觸野生動物後,務必洗手並檢查是否有開放性傷口,如果被咬傷,應立即就醫。”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引用的最新數據,在美國,狂犬病最常見的原因是動物咬傷或抓傷,最常見的是蝙蝠、浣熊、臭鼬和狐貍(按順序排列)。但由於廣泛的疫苗接種要求,狗在美國通常不會對人類造成狂犬病傳播風險。
這些疫苗接種,加上對可能接觸過狂犬病的人隨時可用的護理以及旨在控制野生動物狂犬病爆發的計劃,在過去 65 年裏大大減少了美國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 1960 年之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每年有“幾百人”死於狂犬病,而現在每年死於狂犬病的人數“不足 10 人”。
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每年死於狂犬病的人數達數萬人。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 59,000 人死於該病(其中 40% 為 15 歲以下兒童),但承認由於未報告或未確定的病例,這壹數字可能被“嚴重低估”。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這壹數字接近 70,000。
死亡人數最多的地區是非洲和亞洲,因為狗傳播的狂犬病尚未根除。世界衛生組織估計,35% 的狂犬病死亡發生在印度,部分原因是暴露在病毒後的醫療費用高昂。
此外,許多接觸狂犬病的人可能直到為時已晚才意識到自己已被感染,因為病毒潛伏期可能持續數月。(加州最新這起案例中,死者的朋友說,死者在被咬傷後約 1 個月才開始出現癥狀。
但是壹旦患者開始出現癥狀——包括發燒、疼痛、咬傷部位刺痛,以及後來更嚴重的神經問題和腦功能障礙——“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世衛組織寫道。
因此,衛生官員敦促任何接觸狂犬病毒的人立即就醫,討論暴露後預防護理又名 PEP。這種護理通常包括傷口清洗、接種疫苗和抗體治療,可以防止狂犬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大約有 60,000 名美國人在被咬傷或接觸後接受 PEP 治療每年。(壹些在高風險工作鱷地區工作或生活的人也可能有資格接種預防性疫苗,即暴露前預防,簡稱 PrEP。)
最終目標是應用相同的方法,降低全球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世衛組織與國際工作組和衛生組織壹起,正在不斷努力協助疫苗供應、疫苗接種計劃、教育和培訓。
世衛組織寫道:“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狂犬病控制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犬類疫苗接種覆蓋率,提高了 PEP 的可及性,減少了人類死亡。”“全球社會的目標是到 2030 年消除犬類狂犬病造成的人類死亡。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