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是音樂劇? Lady Gaga加盟
【新聞速遞】記者 Maggie Ma 洛杉磯報道
2019年上映的DC漫改電影《小丑》(Joker)因為與眾不同的風格和敘事方式以及出色的表演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並為華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本週將上映的續集也因此備受期待,但在威尼斯影展上映後卻引來褒貶不一的媒體評價,爛番茄綜合評分60%將及格。原因是本次續集《小丑2:雙重妄想》( Joker: Folie à Deux)風格大變,加入了許多歌舞片段以及法庭文戲引發了爭議。
本片在近日於洛杉磯首映並舉辦了更多放映會,其中包括IMAX場次,但媒體和觀眾對本片的看法依然分歧嚴重。第一部《小丑》其實也曾掀起爭議,因為最初人們都以為這又是一部超級英雄漫改電影,講述一個反派的起源,甚至期待著小丑與老對手「蝙蝠俠」同框。但看完之後才知道,這是一部披著漫改電影外衣的犯罪類型劇情片,重點在於講述男主角亞瑟是如何從一個窮困、被人欺負的平民變成一個殺人狂的,更注重對角色的剖析,而不是動作戲。小丑(亞瑟)的家庭背景以及精神狀況反應出他從小曾被親父拋棄、被繼父虐待,而母親也患有精神疾病,這讓他童年蒙上陰影導致他患有精神疾病,卻又因為窮而無法獲得及時的治療。最後他腦中不斷出現幻覺,逐漸被「另一個瘋狂的自我」所控制,開始了對社會的報復。
在續集中,透過對小丑的審訊和證人出庭,觀眾們再次回顧了小丑曾經歷了什麼,也回答了第一部留下的一些疑問:究竟哪些情節是真實發生的,哪些又是他的幻想。被關押的小丑居然因為整個庭審經歷被直播再次獲得更多人青睞,成為了某些人眼中的“明星”,而崇拜他的人中就包括一名叫哈莉·奎因(Harley Quinn)的女子。
說到哈莉奎茵,也是本片的爭議之一。因為哈莉奎茵是小丑相關漫畫中小丑的女友,也被稱為「小丑女」。這個角色在過去蝙蝠俠相關的電影中出現都很搶眼,不僅造型亮麗,行為也非常癲狂。但是Lady Gaga的這個版本在本片中的作用卻不大,只能被看作是小丑的“忠實粉絲”,除了滿足了小丑的自尊和幻想外,整個角色塑造得比較膚淺,缺乏層次,彷彿只是代表了那些沉迷於「殺人犯」的糊塗女子。在許多真實案件中,確實有的殺人犯在監獄裡還會收到來自女性粉絲的來信,有的甚至願意嫁給他們。本片中的哈莉奎茵正是這類「迷惘」女子的代表。電影卻沒有深入挖掘她的背景故事。特別是,在預告、劇照中出現的許多Lady Gaga鏡頭居然在正片裡都沒有,這讓人不禁懷疑她的鏡頭有被刪減,角色有被邊緣化。本片的片名、海報和宣傳都主推“雙主角”但最終Lady Gaga的哈莉·奎因卻依然只是“陪襯”,難道只是拉她作為噱頭?
當然,Lady Gaga有機會在本片中演唱了多首歌曲,充分展現了演唱實力,確實為影片增加了娛樂性和看點。這些歌舞段落主要展示的是小丑(亞瑟)因為患有精神疾病而產生的幻覺以及他內心感受。歌曲選擇的大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演員的表演也很出色,只是看的時候確實會讓人有點走神兒,忘記了是在看一部漫改電影,還以為看的是Lady Gaga的演唱會。而且歌曲出現的頻率很多,幾乎佔據了影片的一半。這種大膽的手法人覺得很有創意,也成功吸引了注意力,但不少漫畫迷很可能會對此大失所望。
不過,如果調整了預期,本片依然不失為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電影,帶觀眾走入了精神病患者的大腦,更進一步了解他們產生幻覺、難以控制自己行為的原因,以及產生的嚴重社會影響。畢竟,目前生活中發生的大部分暴力事件都與精神疾病有關。亞瑟不幸的原生家庭、童年創傷、被霸凌的經驗都會引發人們的反思:造就出這樣一個瘋子,究竟是誰的錯?如同大部分對犯罪者內心的分析,本片試圖讓人們更重視和了解暴力行為背後的根源,並提高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關注。
《小丑2:雙重妄想》也延續了第一集優秀的表演與攝影,加上有Lady Gaga撐腰原聲音樂,依然是適合在戲院欣賞的作品。陶德菲利普斯( Todd Phillips)執導的《小丑》系列獨立於華納發行的其他DC漫改電影之外,也許不會成為人們心中最佳超英電影,但不失為對反派角色小丑以及精神病患者的一次深刻剖析。不過從衝奧潛力來看,《小丑2:雙重妄想》恐怕很難再現第一部的輝煌,Lady Gaga的角色只貢獻了演唱也很難向表演獎發出衝刺。
《小丑2:雙重妄想》10月3日在北美上映,即使第一部沒有引進中國,這次續集卻將在10月16日登陸中國院線。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