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編劇泰斗張永祥逝世
10月8日洛杉磯報導,昨晚8點56分,台灣編劇泰斗,2016 年金馬獎終身成就獎,1960年代至1990年代全球華人觀眾最熟悉的編劇大師張永祥,在洛杉磯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2歲。
張永祥自青年時代便投身戲劇工作,1964年起參與籌備電影《養鴨人家》,正式步入影壇,前後編寫160多部劇本,是台灣作品產量最多的編劇,先後獲頒四次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五次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得獎紀錄不僅空前,即使未來的電影編劇也不易打破這樣光榮的紀錄。
於影壇最前線退役後轉任教職,再任職電視工作,1990年代初期於華視服務期間規劃轟動各界的《包青天》劇集,為其輝煌的演藝生涯再掀高潮。 2016年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也是首位以編劇身份獲頒此項殊榮的影劇工作者。
從事影劇工作半世紀,張永祥為人忠厚、謙讓,作品如人,不譁眾取寵,不媚俗驕飾,真實呈現社會民俗風情,世間人情冷暖。最擅在作品中建立質樸、平和傳統文化的生活真相,令其筆下人物與現實生活契合無間,作品內涵使人動容,劇本品質更得製片人讚賞、信任,獲得許多電影同業的尊敬,不僅大成本、大製作的影片,均委以編劇重任;他也是許多獨立製片人爭相邀約的編劇,因為他的劇本提高了影片的層次,是票房賣座的保證。
從中影的「健康寫實」到大眾公司的繽紛燦爛,再到浪漫奔放的瓊瑤作品改編,以及將傷痕文學搬上銀幕-這樣的正向能量,始終是張永祥作品最顯著的風格。 《養鴨人家》使文化界對於華語電影刮目相看,承認國片確有其嚴肅認真的藝術表現,《再見阿郎》、《小城故事》、《原鄉人》等作品也是在當年鄉土文學的大時代文化氛圍底下,相映而生、實實在在的「鄉土電影」。
作品為數眾多,手稿卻沒留下幾件,能有出版機會的電影劇本更是少之又少。但張永祥說過,「我沒有讀者,但是有許多觀眾」。在金馬盛會領取終身成就獎時,他更表示:「我非常幸運!非常幸運-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年代。」
張永祥生於1929年,山東煙台人,內戰時跟隨山東聯合中學顛沛遷徙,1949年來台後考入政工幹校第一期戲劇組,師從李曼瑰等名家,畢業後曾於母校擔任系主任,他的編劇生涯始於舞台劇,曾任職軍中編導、中國電影製片廠編導、中華電視台節目部經理。
張永祥旅居美國洛杉磯多年,2014至2021年間,張永祥每年參加南加美華文藝季電影講座,並至大學與學生分享他的豐富的創作經驗;2016年應邀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演說,現場座無虛席,反應熱烈。
張永祥曾說,我沒有讀者,但是有許多觀眾。
他重要獲獎紀錄:
1964 《養鴨人家》第12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中影公司出品)
1968 《家在台北》第16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中影公司出品)
1972 《還君明珠雙淚垂》第10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中影公司出品)
1974 《香花與毒草》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中製出品)
1976 《寒流》電視劇集第2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
1975 《吾土吾民》第12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大眾公司出品)
1978 《源》第26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中影公司出品)
1978 《汪洋中的一條船》第15屆金馬獎最佳編劇獎(中影公司出品)
1979 《小城故事》第16屆金馬獎最佳原著編劇獎(大眾公司出品)
1981 《假如我是真的》第18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永昇公司出品)
【視頻】【EZA財稅快遞 – Meet CPAs】聯邦稅法更新與主街小企業稅收解析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